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依托诸多重要育人平台,以“创新创业创优”为引领,构建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土建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大批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 “三实三创” 育人有方 价值重塑 提升格局境界 学院全体师生员工通过“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及网络课堂,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以德为先,培养激发学生的制度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学院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新生入学教育、学风建设、学科竞赛、学习素质等,对学生开展了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竭尽所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协同合作 创新培养机制 按照“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顺应校企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化的形势,以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创优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学院加强资源共享、互利互赢、协同创新。在此过程中,学院探索并执行“两级标准”(从培养方案到教学大纲的两级标准)、“三导师”(班主任导师、本科生导师、团队本科生导师)、“四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兴趣,挖掘潜力,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 走出引进 激发创新思维 学院秉承“开放引智,提升质量”的办学思维,“走出去、引进来”大力促进和鼓励师生开拓学业视野,对外构建中外联合、地方挂职、企业锻炼、校企共建、访学交流等多维平台,对内则自我强化,通过“文体并重”“教导结合”“学研相融”“以赛促学”等人才培养途径多管齐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学院构建“团队本科生导师制”,吸纳本科生进入教师团队,引智融智,开展科研实践,激发创新、创业、创优潜质,在因材施教发掘个性优势的同时,迸发创业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务真实干 强化过程监管 根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院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国家和区域的发展需求,细化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定位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两保障”(教学组织合理化、基地建设合作化、政策规则科学化、过程管控严格化、质量评估规范化的“五化并举”措施保障“三实”教学质量、创新创业学分全覆盖保障“三创”有效开展)和“两管控”(“专业创新创业团队——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两级管控)的过程监管机制,通过教学大纲三级审核修订、学生学业三级预警以及强化教学督导制度、实行同行听课、加强学生信息员的教学信息交流等措施,使监管机制切实落地,培养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优秀本科人才。 成效显著 业内推广 业内推广 辐射示范引领效应强劲 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在教材出版、课程建设、教研项目、教研论文等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加强了与同类高校的互通交流合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教材、教研论文等教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科、研融通,紧跟时代,紧抓当代社会建设急需。近3年来,学生参与教师项目并以此作为本科生校长基金、毕业论文选题、竞赛选题多达百余次。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所需并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及早进入角色,获得了用人单位的盛赞。 服务社会 助力区域发展广获赞誉 “团队本科生导师制”促使学生较早进入教师的科、教、研体系中,科教互通、师生共融,以实际课题为先导,服务社会,助力区域发展,如陈旭勇教授的桥梁安全评估与加固改造研究团队、吴巧云教授的工程结构检测与振动控制研究团队等,团队成果在土木工程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获得地方政府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学院人才培养理念、教书育人成果、教育教学典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继得到湖北高校思政网、湖北省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强烈,也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整体进入一本招生。自2017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生源质量好、数量充足稳定,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学院土木大类专业的关注与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