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展——
山西:“1331工程”助推高教崛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围绕我省‘十三五’期间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着力打造10个优势一级学科,支持150个左右一般性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20个左右国内知名特色学科群,建设10个左右学科专业群。”
“支持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力争1—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
2017年3月1日,在山西省政府召开的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上,山西省委、省政府为山西高等教育发展擘画蓝图,提出实施“1331工程”,强调按照“山西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要求,推动高校真正成为解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促进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
“1331工程”实施两年来,有力地推动了山西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展,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融合互动,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撑,在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委、省政府主导,与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不断深化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全省高校‘一校一面’特色发展;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为着力点,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以‘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产业联盟’3个平台建设为路径,促进科技一体、产教融合协同发展;通过3—5年努力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这是山西赋予“1331工程”的内涵。
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力加大对“1331工程”投入的同时,还安排了近70亿元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置换高校债务,支持高校发展和“1331工程”建设,这是迄今为止山西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规模投入。
“高等教育无‘高原’更无‘高峰’。”由于历史的原因,山西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足。此外,山西缺乏领军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发展不足。“1331工程”正是瞄准这个“痛点”,明确要以一流高校为榜样,通过战略合作“引援强身”,推进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两校率先发展,高位拉动山西高等教育提升发展质量,更好助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与C9高校战略合作座谈会、山西省与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座谈会,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均出席了这两次会议。会上,山西省政府与11所高水平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大学支持山西大学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和《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深化合作协议》双双签约。同时,一批校校合作、科研合作、育人合作项目也签约落地。
目前,山西与一批国内著名大学开展合作项目146项,涉及生态修复、新材料、新工艺、工业智能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1331工程”实施以来,已有1236名来自“双一流”高校以及国际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到山西高校工作,山西着力实施的一流人才政策正在高校开花结果。
“国内高水平大学将成为山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发动机’,成为推动山西创新转型发展的‘智慧库’,成为山西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的‘活渠道’。”骆惠宁表示。
坚持内涵式发展,高校学科专业“瘦身强体”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过剩低质”问题凸显,严重制约高校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将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作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和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步,按照“余量消减、存量升级、增量优化”的部署,全力推进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
将专业总数由81个减少到60个,调整比例达25.93%,其中工科专业由原来的53个减少到42个,在学校学科总数中的占比由原来的65.43%提高到现在的70%,专业优化调整后的中北大学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
停招与办学定位不符、就业率偏低、培养过剩的眼视光学、医学实验技术、英语等6个专业,减招13个专业,专业调整优化率达65%,山西医科大学正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轻装前行;
坚持破立结合,太原科技大学撤销了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4个专业,停招11个本科专业,同时根据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和增设若干个新兴、交叉和新工科专业,学科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提升;
山西财经大学在撤销3个专业,停招4个专业,清理3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今后每4年对所有在办本科专业进行一轮评估,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更加科学有序。
截至2018年7月,山西已撤停、间招、缓招“错位过剩低质”专业232个,占原专业总数的16.7%,同时新增新兴急需应用型专业66个;主导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对3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整改,占原学位点总数的14.4%,同时新增1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零的突破。
山西高校学科专业此番“瘦身强体”,使得全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转型综改需求的契合度大幅提升,大大促进了山西高校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目标迈进。
为夯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山西从今年开始组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特色专业(群)计划,力争到2023年,全省高校建设300个省级一流专业,其中不少于20%的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100个特色专业(群),能够直接服务,甚至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1331工程”实施两年来,山西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集中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高校学科、科研、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双一流”建设实现了提质增效。
山西大学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按照“2+4+X”的建设思路,将物理学、哲学作为率先发展的两个学科,挑起冲击“一流学科”的大梁;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4所学院的相关学科作为重点发展学科,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学科建设生态。2018年,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部省合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山西省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零的突破,“电煤煤质激光在线检测技术”在多家企业转化应用,有效提高了燃煤效率。
太原理工大学以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为主干学科,整合部分优质学科,组建了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推动“双一流”和“1331工程”建设。目前,该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制备金刚石”技术已在阳煤集团落地转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最近一期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数据显示,山西高校ESl全球排名进步明显,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北大学4所高校进入ESI前1%,全省进入ESl前1%的学科数达到7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基本覆盖了全省转型发展的各主要领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1331工程”已支持建设了34个重点学科,56个重点创新团队,43个重点实验室,统筹支持了32个协同创新中心,2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第四轮高校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山西高校33个学科排名明显前移。
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表示,“1331工程”使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在山西落地有了重要载体,使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在山西推进有了可靠保障。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扎实推进
山西在实施“1331工程”过程中,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高校积极部署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我这里就是一个小型工厂。”走进太原理工大学“晓明研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的各类机器、工具、素材。
常晓明是机械设计专业的资深教授、学生眼中的“全能王”,他向记者介绍,凡是进入研究室的学生,每人必须至少完成一个实验、写一份材料、做一个PPT、做一次演讲。对于这4个“一”,常晓明的要求十分“严苛”,“每一个数据必须要有引用来源,来不得半点偷懒和弄虚作假。”常晓明认为,研究室培养学生不是大学课程的弥补,而是对人的全面挖掘和培养。多年来,从他的研究室走出来的学生大多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抢手货”。
她的手机永远是“待命”状态,她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学生需要,她就会出现,十几年如一日,从不停歇……她就是太原理工大学“爱心家园”的创始人之一、被学生称作“刘妈妈”的公寓中心副主任刘玉花。
“爱心家园”是一个以服务贫困大学生为主的师生志愿者公益组织。当年,学校来了一名儿时因车祸失去下肢的学生,从上大学第一天起,他就成为刘玉花的重点关注对象,刘玉花在公寓楼前给他修了一条特殊的路,并给他洗衣、打水打饭、换药,在她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名学生完成学业并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成为一名公务员。
“爱心家园”创办十多年来,向贫困学生捐助390余万元,捐赠书籍7万余册,向在校学生及社会提供衣物16万余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9000余人次,家园注册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18名,增加到了现在的1.8万名,在山西多地建立8个“爱心驿站”,开展志愿服务达5万余人次。
多年来,太原理工大学通过推进“全课程育人”改变教与育分离,形成育人协同效应,涌现出一批像常晓明、刘玉花这样的教书育人楷模,思政教育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育人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高校立德树人成果的一个缩影,而众多各具特色的立德树人典型的涌现,则展示了山西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全貌。
主动回应“未来中国谁来种地”的命题,山西农业大学通过构建“专业实践”“双创实践”“扶贫实践”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了数以万计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主力军;
连续23年派出44批45000余名大学生,深入本省及省外的7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一批批为基础教育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从这里走出,忻州师院由此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山西高校以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果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如今,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已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三全育人”试点校和试点院系,山西大学“‘砺心、励志、力行’精准资助体系”等6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获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吴俊清介绍,下一步,山西各高校将按1∶200配齐专职辅导员,按1∶350配齐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学名师工作室,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强大的师资支撑,进一步促进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