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部门首页  教学评建  教学指导与督导  评建知识  教育研究  质量保障平台 
热点文章
教学质量监控部
联系电话:3566228
Email:tgypjc@Yeah.net
学报投稿:tgxb2009@163.com
督导室:dds369@yeah.com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教育研究>>正文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
2013-11-29 16:43  

常熟理工学院   顾永安 陆正林

    自 1999 年教育部颁布《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此背景下,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承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本科教育的主要方面军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大格局中的重要生力军。为摸清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关于“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精神,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笔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进度、科类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

    一、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进度分析

    1999 年,国家以师范院校为突破口,大力调整高校布局结构,先后批准设置了黄冈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等10所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开始推动本科院校的设置向地级城市倾斜。2000年,为配合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改变以往高校过分集中于省会城市、地级城市高等教育不发达的状况,同时也为满足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转变的需要,国家依据各地实际,通过合并升本、独立升本等方式开始大规模向地级城市布点本科层次的高校,仅这一年就先后批准设置了宜春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长春工程学院等41所新建本科院校。2001年,国家以西部地区为新建本科院校设置重点,组建了11所本科院校;2002 年又以中东部地区为重点,设置了33所新建本科院校。此后,国家按照“一年中东部,一年西部,一年民办院校”的审批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依次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2008年9月,教育部教发函[2008]285号文件批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辽宁财贸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独立建制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这是全国第一批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表 1 是笔者根据教育部的两个相关文件中的资料和数据, 对 1999 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设置情况所做的一次全面统计,资料来源于《关于举办第一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的通知》(教高司函[ 2010 ] 27 号), 1999-2009 年新建本科院校数为 239 所;又据《 关于 2010 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教育部网站, 2010-02-04 ), 2010 年新设置普通本科高校为 22 所。 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网站上公布的2003 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的文件中查找到了两所没有出现在教高司函[ 2010 ] 27 号文件所列的新建本科院校(吉林动画学院、北京警察学院)。 因北京警察学院已经停止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故不予以计入,只计入吉林动画学院。 2011 年,我国又新设置了 29 所本科高校(《关于 2011 年新设置民办高校和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公示》, 教育部网站, 2011-02-11 )。 因此,截止到 2011 年 4 月 27 日,全国有新建本科院校总数应为 291 所,占全国同期 820 所普通本科高校的 35.49% 。

    截至 2011 年 4 月 27 日,全国共批准设置新建本科院校 294 所,除荆州师院、南通师院、包头师院等3所院校已分别与其他院校进行了二次合并外,我国实有新建本科院校 291 所,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间节点:一是 1999 年,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扩招的第一年,新设置本科院校 9 所,拉开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帷幕, 高等教育开始走出精英化模式办学之路;二是 2002 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 320.5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3% ,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当年累计新设置本科院校 92 所; 三是2005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21%, 在校生人数达到 2300 万, 一举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进, 当年累计新设置本科院校 173 所,占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数量( 701)的 24.7% ;四是到 2010年 3 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24% ,当年累计新设置本科院校 262 所, 占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数量( 792 )的 33.08% ;五是到 2011 年 4 月 27 日,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到 291 所,占同期普通本科院校( 820 )比例首次超过 1/3 ,达到 35.49% 。 统计结果表明:在 10 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院校序列之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类结构分析

    一般地,高校的科类结构是指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大科类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它反映着社会分工的横断结构,规定着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笔者参照王玉丰博士的研究,以各学校的类别和学校定位为依据,按照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其他行业类等六大类别对我国现有的 218 所公办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了系统的类别统计与分析, 并得到如表 2 的数据:我国综合类新建本科院校共计 91 所,其中以“地名+学院”方式命名的综合学院有 84 所;理工类新建本科院校共计 39 所,其中以“地名 + 科技 + 学院”命名的科技学院有 9 所;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共计 53 所,其中师范学院 49 所, 另外还有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带有师范性质的 4 所文理学院;财经类新建本科院校共计10 所;政法类新建本科院校 17 所,其中 15 所为警官学院、 2 所为政法学院。 此外,还有不便单独归类的行业属性极强的新建本科院校 8 所。

    在 218 所公办新建本科院校中, 综合类院校占41.74% , 理 工 类 院 校 占 17.89% , 师 范 类 院 校 占24.31% ,财经类院校占 4.59% ,政法类院校占 7.80% ,其他类院校占 3.67% 。 在 73 所民办新建本科院校中,综合类院校占 35.62% ,理工类院校占 27.40% ,财经类院校占 13.70% ,其他类院校占 23.29% 。 据统计分析,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类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科类分布比较全面,我国公办新建本科院校初步涵盖了综合、理工、师范、财经、政法、医药等六大类别,我国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类分布相对集中, 以综合、理工、财经等三大类别为主,占 76.71% ,其他主要是语言类(外贸、外事、翻译)、艺术类相关院校。 二是科类结构比较合理,基本符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受国家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没有开设师范类院校、政法类院校。

    三、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区域布局分析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省级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也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
育布局、规模有了比较明显改观。从表3统计可见: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速度和区域布局上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有17个省市区新建本科院校占所在普通本科院校的百分比超过了35.37% 的平均水平,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贵州、湖南、福建、河南、河北 5 省的比例达到或超过 50%,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所在省级区域高校的“半壁江山”,在本科院校数量上,与其他部省重点大学、老牌本科院校形成均势。有5个省市区不超过10%,其中,北京、天津两市因为高校资源丰富且比较集中,新增院校数分别只有3所和1所;而处于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只有1所,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还没有新建本科院校。

    我国高校布局还较多地集中在省会城市,与老牌本科院校相对集中在省市区政府所在城市为主相比较,在区域的城市布局上,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多地集中在地级市(含县级市)。 据统计,在地级市(含县级市)办学的新建本科院校有 167 所,占新建本科院校总数的 57.59%。

    笔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一些地级市(州)以下的县或县级市也兴建了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按升格为本科的时间为序,这 11 所院校分别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台州学院、河池学院、西昌学院、烟台南山学院、常熟理工学院、闽南理工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江西警察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另有海南省琼州学院, 2006 年升本,先在县级市五指山市办学,现已开始转向以地级市三亚市为主校区办学。

    据初步分析,这些在地级市(州)以下的县或县级市办学的院校一般有以下原因:一是推进区域进行高校合理布局的需要,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河池学院、西昌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分别是所在地级市(州)的唯一的本科院校;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常熟理工学院、闽南理工学院、台州学院等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三是学校办学的历史原因与拓展办学空间的需要,如江西警察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因此,这些院校的区域布局大致有以下特点之一:一是所在县或县级市综合实力强, 经济发展基础好,人文教育环境优;二是具有有利于高校发展的空间和办学条件;三是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高校布局。

    四、启示与建议

    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的蓬勃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意义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同整个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教育改革与资源整合紧密相关。 一是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渐进转型和快速发展,为新建本科院校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纵向深化和高校布局结构的全面调整, 为新建本科院校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我国当前既有教育资源的重组、 整合与优化,为新建本科院校兴起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 [ 1 ] 。 除此之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的强力推进和目标的提前实现, 内在地催生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蓬勃兴起,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建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不能仅仅从时间上来界定其是否属“新”,而应当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等内涵方面确定其是否属新, 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新建期”、“应用型”和“地方性”三个“关键词” [ 2 ] ,着力推动转型发展。第二,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不同的省域高等教育生态圈。新建本科院校占所在省市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的百分比,也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类院校的关注度,影响到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资源共享、项目支持等方面的分类指导。 一般来说,所占比例越高的如贵州、湖南、福建、河南、河北、浙江、云南、安徽等省域高校,因为在数量已经成为高校主体或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有可能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 3 ] 。 相对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占所在省市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百分比偏低的省份的新建本科院校
则相对较少地获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 (新疆、西藏、青海本科院校很少,不存在此类问题),因为其所在省级区域集中了较多的“ 985 工程”高校、“ 211
工程”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如表 3 中排名在 20 名之后的北京、天津、辽宁、重庆、吉林、江苏、湖北等省市。但这些省市经济、文化一般比较发达,对新建本科院
校的发展起能到非常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对于这些省市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校地互动发展战略,推进省市共建,处理好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互动合作。

    第三,新建本科院校结构与布局比较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基本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反映了这类院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定位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反映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区域性特点,基本上与各院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更偏重于培养语言、艺术、财经等文科类应用型人才, 对公办院校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区域分布上,新建本科院校有一半以上设置在中西部地区,有效缓解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整体上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 早在 17 世纪,剑桥大学的威廉姆·德尔( William.Dell )就提议:“在全国每一个大城市,至少应该建立一所大学。 ”目前我国还有一些地级市还没有一所本科院校,与国外比较普及的城市大学或社区学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令人欣喜的是,各省市自治区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在各省市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强调至少在每个地级市设置一所本科院校。 今后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应该更加重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以有效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重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进一步分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包括新近升格和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对这类高校群体来说也必然面临着分化发展与分类指导的问题。一是部分新近设置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后的若干年还将继续为成为“合格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必须着力抓好本科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规范化建设和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比较多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层次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其中设置时间 10 年左右、本科教育积累较好、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将通过与成熟高校联合举办研究生教育或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而提升办学层次。 三是部分所在区域唯一或少有的、办学质量较好的新建本科院校将继续通过自身提升或合并升格发展成为区域综合性大学。四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将安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使之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色
品牌本科院校。 如,从新建本科院校的性质看, 2006年以来一大批师范类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且校名使用了城市名称加“学院”二字。教育部的批文要求分为两类, 一类是明确要求近 30 所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而对另一类学校则只是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前一类院校来说主要是完成从专科到本科办学层次的转
型,而对另一类院校来说,除了办学层次这一显性的转型之外,还面临着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更深层次的隐性转型 [ 4 ] 。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的这些分化发展,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分化发展是一致的,也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这就要求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服务工作,引导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丰.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的原因探微[J]. 高教探索,2010(06).

   [2]傅大友. 新建期、应用型、地方性: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22).

   [3]顾永安. 高教强省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基于对高校分类指导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1(01).

   [4]顾永安.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探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0(11).

(摘自: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原工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   邮编:030008
        建设维护:太原工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   电子邮箱:tgypjc@yeah.net